1814年中期,一座木質(zhì)的凱旋門在俄羅斯的莫斯科被豎立起來,為了紀念從西歐凱旋而歸的俄羅斯軍人。不過在1826年(即12年后)時,該凱旋門就因木頭腐朽而倒塌。于是,經(jīng)過商議,決定用石頭原料重新建一個新的凱旋門。同年,俄羅斯著名建筑師奧斯普·波夫(Osip Bove)起草了設(shè)計藍圖。不過經(jīng)過了近兩年的時間,波夫的設(shè)計方案才于1829年接受。1829年8月17日,凱旋門正式開始投入建設(shè),于1834年9月20日建成。
凱旋門建成后過了102年后(1936年),蘇維埃政府決定重新對白俄羅斯車站(Belorussia Station)附近的廣場進行規(guī)劃,于是將凱旋門等其他建筑推到。大量的凱旋門雕刻裝飾品在舒塞夫建筑博物館(Shusev Museum of Architecture)中保存。
1966年,莫斯科勞動代表大會(Moscow Council of Labor Deputies)決定在新的地址上重建凱旋門。1968年11月6日,新的凱旋門在新的地址上再次被建立起來。如今,這座凱旋門位于莫斯科勝利廣場以東。
莫斯科凱旋門建造的歷史可謂是幾經(jīng)周折,而這座凱旋門背后也有一段歷史故事。
一提到凱旋門,人們想到的一般都是位于法國的凱旋門,其實莫斯科凱旋門和法國凱旋門是有很大關(guān)系的,因為兩個凱旋門是因為同一個戰(zhàn)爭而建造的。1812年,拿破侖率軍進攻莫斯科,非常輕松的攻下了莫斯科。其實,莫斯科的軍民在拿破侖抵達之前實施了堅壁清野,讓拿破侖大軍欣欣而來,無功而退,并在拿破侖撤離途中頻頻予以狙擊,加之天寒地凍,糧草不繼,讓拿破侖吃盡了苦頭,導致傷亡慘重。在這些莫斯科的英雄們返回俄羅斯之后,便建造了莫斯科凱旋門,而拿破侖回到法國后,法國人以為他們的軍隊是凱旋而歸,于是修建了巴黎凱旋門。
人們千里迢迢奔赴巴黎去一睹法國巴黎凱旋門的風采,卻不知莫斯科也有個凱旋門;人們記住了為紀念失敗者短暫勝利的法國凱旋門,卻淡忘了屬于真正勝利者的莫斯科凱旋門。如此狀況,只能說是歷史和人們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。
如果您有機會去莫斯科,記得一定要看看莫斯科的凱旋門,去了解那段歷史,去認識一個真正的凱旋門。